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平面設計史:德國、義大利、日本平面設計

有人說,德國的平面設計給人感覺是穩重、理性的事業型男子的大氣;義大利的平面設計給人感覺是個性張揚的時尚少女的衝擊力。日本的平面設計給人感覺是心平氣和、參禪悟道的老人的靜心。
也有人認為,德國的平面設計如同渴了,喝杯白開水,明確、直接,它的內容、資訊就像水一樣清澈,使人一看便明瞭;義大利的平面設計如同感受可樂的刺激,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總是帶給你無限的激情,文化、藝術、商業完美相結合;日本的平面設計,如同細細品嘗一杯茶,回味無窮。
以上看法,雖然有些片面,以偏概全,不科學,但是也隱隱約約抓住了一些大概的感覺。
德國的設計具有非常悠久的傳統,是現代設計運動的發起國之一。平面設計以其獨特的風格在世界上設計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受功能主義、理性主義設計風格的影響,它的平面設計趨向理性風格。設計師追求的是閱讀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閱讀平面設計的文字或圖形,以獲得最高的準確性和最低的誤差率。它的色調以灰白佔較多面積,整體看來具有明快、直接、簡單、明確、高度理性化的特點。
“設計的理性、健康、秩序及運用最單純明確的形色以求得最迅速、直接、突出的傳達是德國現當代設計的最主要特徵。嚴謹、精緻的藝術風格成為德國設計‘非凡’的標誌。在眾多的表現形式與設計意念中,‘嚴謹、精緻’通過奇跡般的感知力,無聲地顯示出德國設計強烈的特徵和與眾不同的地方。”有一位中國美術學院教師是這樣概括的。
在德國平面設計中,設計師的思維極其廣闊,一些設計師就是利用再平常不過的書本、燈泡、鉛筆等素材,經過組合、分割、拼貼——設計師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思維手段表現自己強烈的意念追求,進而演繹出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和深刻的寓意的新形象。並將形象與思想連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新的活力、新的佈局,蘊含著智慧與節奏感的新視覺。
義大利設計美觀靈活,充滿意式幽默。由於文藝復興的藝術家為義大利留下了非常豐厚的文化底蘊,他們的設計師非常善於從中汲取營養並使之與自己的設計完美結合。20世紀50年代的後“實用加美觀”的原則讓他們的設計有個性自我的風格。除實用之外,設計師的思想、追求、理想願望和幻想後來被融入到他們的作品中,使他們的設計別具一格、更加出眾。
義大利的現代設計是非常注重設計師個性的表現,注重設計師情感、個人心理在作品上的表現的,同時又把現代設計中理性的內容體現在設計作品中,並且強調藝術的表現和人的感受。因此,義大利設計師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喜歡標新立異,色彩純度較高,在視覺上是一種享受、一種衝擊。設計師認識生活的獨特性,讓欣賞者重新認識生活,有一種“發現”生活的喜悅和驚嘆。
總的來說,義大利設計的核心是人的力量,拋棄低劣的人性,恢復、高揚明晰的審美的人類最美好的感情,是義大利設計追求的美好境界。
日本的平面設計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其典型的“日本化”設計風格是征服東西方受眾的最重要原因。“日本化”的主要特徵就是本土化、個性化和民族化,日本美學文化在長期的形成過程中,不僅具有靜、虛、空靈等傳統的東方韻味,還具有西方實用的、繁瑣的特徵,更有本身所具有的愛好優雅、純潔的特徵。在往作品中灌注日式文化氣質時,也不會僅僅是生硬地搬弄幾個簡單的文化符號。由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裝飾美”。這種“裝飾美”的充分體現就形成了日本包括設計在內的藝術的整體特徵。
日本自然美學觀念中的“雪”、“花”、“月”和“物哀”之說,通過圖像的表達就是對自然之中稍縱即逝的、純潔的、傷感的事物的喜愛,特別以殘月、落花、枯枝、紅葉、衰草等事物的描寫為最多。在平面設計中,他們就表現為一種圖像簡單、不完整、破損和以物寓意的設計風格。日本著名平面設計師佐藤晃一的設計作品就充分運用了民族的圖像特徵,他可能並沒有運用日本傳統的圖像,但在他的平面作品中你會感到好像雪花靜靜地飄落,沒有衝突與高潮,沒有草野氣,只有細緻的、平靜的抒情。以冷澈的筆觸,平和的神情,冷淡中描繪了一個夢與現實分不開的世界。
在色彩方面,日本的平面設計在運用 “白”、“青”等素簡、清淡之色較多,他們喜歡自然事物及植物的原色和水的清純無色,這是因為日本民族把自然事物的色彩也賦予了美學和文化學的意義。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環境擁有不同的精神思想、性格特徵。如何讓自己民族的設計走上國際,被世人接受、欣賞,不是一味模倣成功範例的精神思想,也不是將傳統元素生硬地堆砌。從以上對比來看,找準我們自己的理念是關鍵,譬如,德國重點在簡潔、直接,注重可讀性;義大利注重藝術的表現和個性、情感;日本注重本民族的美學和西方的實用性結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